年关将近,又到了诈骗分子最活跃的的时候了!不久前小编听到一则涉及8000万元的合同诈骗案,据了解不少小型纺织企业也遭遇类似的合同诈骗。
诈骗方自称是柯桥本地外贸企业,每天要出口10多个货柜,资金雄厚。一开始,他们向这些纺织企业订购10万、20万元的白坯布,每次都货到付款。随着双方合作密切,交易金额逐渐增大至100万元以上,在纺织企业发完一次大额货品后,对方便突然消失。
事实上,对方所谓的外贸企业是一家空壳公司,通过“空手套白狼”的方式,从本地纺织企业骗得白坯布,迅速低价转手卖给其他客户牟利。法网恢恢疏而不漏,公安机关还是抓获这15名犯罪嫌疑人,受害的纺织企业100余家,涉及诈骗金额8000余万元。
据统计近年来,合同诈骗案呈上升趋势,其中纺织行业骗子最为“活跃”,诈骗手段也多种多样,让许多纺织企业、个体工商户防不胜防。曾几何时,一些骗子上门到布料店里赊账,得逞后就销声匿迹。如今这一“骗法”升了级,骗子会注册公司,印制名片,跟一些纺织企业建立“正常业务”往来,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诈骗。那么,纺织行业中的合同诈骗有哪些手段?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诈骗事件频发,纺织人应当如何防范呢?
纺织业交易“潜规则”助推合同诈骗案升温
据了解在合同诈骗案中,受骗的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,他们自身法律保护意识淡薄,容易上当受骗。这主要体现在:一些从业者对合同法缺乏足够的理解和掌握,一份完整的合同不但要有购销双方约定的商品货物规格,还要有交货的地点约定、质量检验约定,同时特别要注意法律的属地管辖要求。但现状是,有些从业者甚至不与对方签订买卖合同,更别说合同的规范性问题。还有就是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,或者松散,让公司业务员有空子可钻,从而与诈骗分子里应外合进行诈骗。
当然,纺织行业中合同诈骗增多,也存在一些客观原因
第一、该行业竞争激烈,一些从为了抢夺订单,出现急功近利、急于求成的心态,对骗子的身份不认真识别,盲目进行交易,从而酿下苦果。
第二、在纺织行业内,有一种交易“潜规则”存在多年,一般买方可以不支付任何费用,就能购买到货物,也即欠款拿布;即使支付货款,所占总货款比例偏低,一般在30%左右,从而给骗子“倒差价”提供了足够的空间。#p#分页标题#e#
合同诈骗手段
1.虚张声势
李某曾是某纺织服饰有限公司法人,但该公司规模较小。后来,为了方便行骗,李某对外宣称公司业务量很大,每月要进好几十万棉布,而且是要长期合作,并以支付部分货款为幌子,与多家纺织生产企业建立起业务往来。而这些纺织生产企业,看到李某有厂房、营业执照,于是信以为真,纷纷将自己的坯布卖给裘某。在两个月的时间里,他先后采购了446万元各类坯布,后转售给他人,所得货款部分支付给受害单位,但大部分供自己挥霍一空。
公司很正规,不仅在工商部门登记,且会租赁厂房、添置机器设备,有的甚至招聘几名工人在车间生产,这样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。表面看看很正规,但背地里,他们为了进一步骗取对方信任,还有的虚假夸大宣传自己的经济实力,以伪造、变造、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,虚假的土地使用证、房屋所有权证等作担保,从而钓到更大的鱼。
2.舍小取大
张某和他人合伙成立绍兴市某纺织品有限公司,一开始张某下的单子都是小订单,时间长了,张某与一些纺织企业的交往越来越深,张某在不断的片器纺织企业的信任。后来,张某一次性从某纺织厂购买了600万元的麂皮绒,并支付定金60万元。张某提走货物后就消失不见了。
受骗的企业没有等到张某的尾款,打电话过去张某已经关闭通讯工具、搬走公司、遣散公司员工后躲藏隐匿,最终造成这家纺织企业330多万元的损失。
这一招数,其实就是常说的“舍小取大”。骗子根本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其往往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,使对方当事人相信其履约能力和诚意,进而与之签订标的额更大的合同,待诈骗到大量财物后即销声匿迹。
3.里应外合
朱某注册成立了绍兴县某纺织品有限公司,虽然有了公司,但朱某的业务开展甚少。不久之后,朱某认识了绍兴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业务员汪某,两人臭味相投,由汪某将自己所在公司的布匹销售给朱某的公司,并寻找下家将这些布匹卖掉,但货款一直不肯支付给公司。最后,两人共骗取价值205万余元的货物。#p#分页标题#e#
这就是千防万防,“家贼”难防,一些纺织企业因公司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,给一些员工动歪脑筋提供了机会。而这种里应外合的手段,也让公司难以招架。因此,对于纺织企业自身来说,对于员工管理不能过于放任,应建立层层把关制。
纺织企业如何预防
“不欠账不做生意”,有这么一种说法,大概是“你要是想一手交货,一手立即付清全部货款,那你可能就永远不会有生意上门”。正是这样的商业心态被犯罪分子所利用,做起了名为生意实为诈骗的勾当。但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,不仅仅是新入行者,一些从业已久的人士,也时不时被骗。在他们看来,生意想做大,就要有点冒险精神,因此拖欠货款的现象成为常态。但是,要避免这类诈骗案件发生,需要多方面的努力。
首先,纺织企业自身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,聘请法律专业人才,认真核实对方人员、单位的相关信息材料,其次,职能部门要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,建立企业诚信共享平台,给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的市场环境。当前,一些纺织企业在交易中被正规公司所骗,与信息不对称有关,受害单位只有从对方提供的资料中简单识别,尚无有权威、可靠的平台进行审查。
结语
从纺织业存在的合同诈骗看,一些不法分子以低价将货物转让,明显低于市场价,对公安机关来说也是比较好查的,最重要的还是纺织企业自身需要提高防范意识,谨防诈骗。此外,万一不信中招的话也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!
总部地址: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越州工贸园区一区三幢298-358号
Copyright © 2014-2021 www.luyutex.com All Rights Reserved